关于我们|部门概况|学校主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人文校园>> 工大学人

谢胜利:追赶心中的“太阳”

字体: 2017年10月30日浏览量: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报》2017-09-28 作者:杜清 刘韬 编辑:朱小翠

走进我校工学二号馆四楼的一间办公室,干净整洁的墙面,一幅“天道酬勤”的书法作品格外醒目。这是谢胜利的办公室。

这幅字跟随谢胜利已将近20年。2000年,他和团队来到广工,这幅书法是他们唯一的“行李”。

勤,劳也,古有夸父诞鸿志乃与日竞走,搏击风雨,不畏艰难险阻。对谢胜利而言,党、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就是他心中的太阳。为了追赶太阳,他与时间赛跑,带领团队不断进取,引领师生砥砺前行。

谢胜利: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师德标兵;长期从事物联网领域通信、控制、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 项(其中一等奖4项)。

被高考改变的人生

1977年,作为插队知青返城进厂的谢胜利正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习机器维修。那个年代,梦想显得遥远和奢侈,他只想踏踏实实做一名工人。这年冬天,关闭了十余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消息传来,谢胜利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高考对我们来说是人生的转折。”他回忆道:“恢复高考莫大地鼓舞了我,但由于我的学习基础太差,也是个够不着的梦。”没有像样的教材和辅导资料,他只能一遍一遍地翻课本;白天要在工厂上班,只好晚上点着蜡烛复习。所幸,师傅十分支持他的决定。为了让谢胜利有更多时间复习,师傅主动替他担下了白天的工作任务。可要是没考上怎么办?为了给他留条后路,师傅对他倾囊相授,传授技艺。1978年春,谢胜利顺利考入华中师范学院荆州分院(后为荆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没有师傅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胜利湿了眼眶,哽咽道。

在学校,寝室是大教室改成的,芦苇席子当墙用,但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让他倍感珍惜。“班上的同学水平相差很大,我是最困难的。笨鸟先飞,我的年纪比别人要大,只有拼命地学,才能抓住一些机会。”1981年,谢胜利留校任教,此后,他走上了一条飞速成长之路。33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三年后晋升教授,用一年半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广东省首届“十佳博士”。

谢胜利的科研路上,最重要的两篇论文都是在与时间赛跑的情况下完成的。一次是父亲生病住院,陪护在病床边的谢胜利并未停止运算。父亲入睡了,谢胜利便向护士借来纸笔,完成了论文的推演。第二次,则是陪孩子到游乐场玩耍的过程中推演出的。这一次,他特地带上了纸笔。

如今,谢胜利已成为建树颇多的学者,他带领团队围绕盲信号分离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在盲信号处理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理论成果。

激情燃烧的岁月

谢胜利有一个爱好:看《动物世界》。他说:“一只狼与虎或豹单打独斗是赢不了的,但是若是一群狼,虎豹就不敢小觑。”在他看来,一个人再优秀,能为党和国家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他还要想办法让一群人变得优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看似高远,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的事。因为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凑在一起,这个梦才能做大。”

2010年团队刚到校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成员都住在大学城外,谢胜利就成了“私家司机”,每天在约好的时间和地点接上成员们往来大学城,遇上出差的日子,接送的任务就移交给太太。为了方便加班,谢胜利家的客厅配备了投影仪。成员们聚在客厅开会、讨论、聊天,客厅便成为团队思想火花的诞生地。太太则主动搞好伙食,辣猪手煨莲藕、虎皮尖椒、鱼糕……至今,谢胜利仍清晰记得成员们最爱吃的太太做的菜。“后来,成员们都主动问我什么时候加班,说想来!”谢胜利笑道。团队成员、国家科技创新人才何昭水说:“团队的氛围促使你不断向前,因为如果你停止了脚步,就会耽搁整个团队。”另一位团队成员徐洁说:“在谢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每个人都有发展规划,无论是谁评了奖评了优,谢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是集体的荣誉。对于团队的每位成员,谢老师都帮其规划好发展道路,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个团队里特别有安全感,有归属感。”

正是在这样团结奋斗的氛围里,目前谢胜利团队已建设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得了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优秀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团队等称号。不仅如此,作为学科带头人,谢胜利还积极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斐然:2017年,我校自动化学院物联网专业全国排名前10,自动化专业全国排名前20。

在人生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如今,谢胜利拥有很多身份和头衔,但对他来说,教书育人仍然是教师最根本的使命。他坚守教育的最前线35年,站在三尺讲台,看着台下那些年轻的脸庞、渴求知识的双眼,他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使命感。

“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能照本宣科的教学,而是要把科研成果的内容穿插到教学中去,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谢胜利说。如今,他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近200名,目前这些学生中有30名晋升为教授或教授级高工以及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珠江学生特聘教授2人。

在学生心目中,谢胜利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团队成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周郭许毕业时一度很迷茫:“当时我想,要不毕业了以后就回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干脆就回中学教书。谢老师却跟我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你还是有能力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更重要的事情的。这对我的鼓励很大。”提起这段往事,周郭许说:“我跟谢老师谈了自己的难处,因为年龄问题,经济方面的压力很大。他主动提出帮我解决学费问题,就这样,在他的支持下走了过来。”

除了专业课,谢胜利还常给学生上党课,讲自己的入党故事。1975年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直到1986年正式入党,他一共递交了4次入党申请书。如今,他已是一位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入党以后就有了信念,督促自己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他也常跟学生说,人来到世上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脚印,不需要多深、多明显,当我们年老回头看时,会觉得一辈子有价值、有意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积累而成,我们要成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堆积者。

而今谢胜利已是花甲之年,双鬓业已染上白霜,但对他来说,这仍旧是一个可以拼尽全力为党、为国、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做贡献的年纪。这仍旧是一个可以为了心中的太阳奋力前行的年纪。绿树成荫的校园里,他忙碌的身影与身旁的年轻人相比仍然充满了朝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向着心中的太阳奋力奔去。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