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工大环保讲座(六十)—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7-11-13    作者:     来源:     点击:

报告题目:大气细颗粒物爆发增长成因研究与难点

时间:2017年11月17日上午9:30

地点: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工学三号馆209

报告人: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

欢迎师生参加!

陈建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4)

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环境系教授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复旦大学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有大气环境化学、大气化学、生物质能源与利用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自由申请)、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与重大项目等20余项。在大气多相反应机理、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主持自行研制了多功能大气气溶胶烟雾箱、TDMA、Laser-CRDS,结合FTIR-White Cell、DRIFTS、宽范围颗粒物谱仪(WPS)、Nephelometer、ATOFMS、GC-MS、DESI-MSn等先进设备,开展大气污染物综合观测及大气多相反应模拟研究室。主要成果:1. 发现矿尘-海盐混合气溶胶与COS反应具有强烈生成硫酸盐气溶胶的潜力, 首次认识到混合气溶胶形成硫酸盐表现出完成不同于单一组分的特性; 2. 提出SO2、CS2在矿尘表面形成硫酸盐的反应机理,揭示出反应活性与晶型密切相关。获得CS2、COS、SO2在大气气溶胶上反应形成硫酸盐的证据和动力学参数,发现CS2与大气颗粒物反应生成COS是基于颗粒物表面吸附氧及表面羟基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3. 运用串联差分淌度分析仪(TDMA)、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ATOFMS)等先进的原位检测技术,实时在线观测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吸湿性及大气雾霾的形成机制。发现我国农业秸秆燃烧形成黑碳、PAHs等对空气质量、人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在Chem. Rev.、JACS、ACP、JGR、ES&T、AE等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 H-index 30。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被多次邀请为国际会议分会场主持或做邀请报告。获2011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9年上海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第1)、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等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以及2015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2011年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2010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0年“第六届”发明创业奖、2002年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2009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上一条:工大环保讲座(六十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葛茂发研究员学术报告 下一条:工大环保讲座(五十九)—澳大利亚科廷大学Moses O. Tadé教授学术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