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由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主办,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催化集成与装备研发工程技术中心承办的青年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 “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为主题,围绕环境科学、环境催化与环境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进行热烈讨论与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旨在推动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再上新台阶。
本次青年论坛的举办初心是搭建青年人才的交流和成长平台,聚师门,传薪火。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分院、兰州大学、海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十所高校院所的二十余名团队已出站的博士后、已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院的在站博士后和师生们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
开幕式由余应新教授主持,首先研究院院长安太成教授、李桂英教授在会议上致开幕辞,并隆重介绍了出席论坛人员开展的研究方向,取得的突破与成绩,并语重心长的鼓励年轻学者们要勇于攻坚克难,做科学研究理想信念的引领者、践行者。安教授还与参会学者们分享了个人的科研奋斗经历,寄语全体青年学者“认真做事,用心做人”,并勉励大家“坚持,必有收获”!

开幕式上安太成教授致辞发言
随后,海南大学的孙蕾教授(安太成教授独立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与万顺刚副研究员分别从生物质废弃物的来源、组成及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现状和前景说起,汇报了近十年来研究团队在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方法的建立、技术装备的设计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分享了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最后他们真诚地感谢博士阶段安太成老师的培养之恩,同时与青年学者们共勉“十年后的你,一定会感激今天努力拼博的自己”

|

|
孙蕾教授做汇报 |
万顺刚副研究员做汇报 |
从科研团队走出的第一位博士后,拥有“兰大神器”的兰州大学周林成副教授,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采用高分子材料聚合技术与磁性纳米材料刻蚀技术耦合吸附污水中的抗生素的国际先进技术,生动盎然。太原理工大学的史慧贤副教授介绍了近些年团队的科研成果,并讲述了石墨烯与磷酸银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乔梦博士分享在环境水体流域污染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聂信博士介绍了矿物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吸附富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对矿床与环境的指示意义。中科院广州分院的张正雍老师分享了研究生管理方面的最新政策与管理对策,为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随后,研究院的陈江耀、马盛韬、熊举坤、高艳蓬博士分别汇报了研究院目前的研究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闭幕式上罗海英教授总结了这些年大家的发展变化,对同学们取得的成果与蜕变由衷的感叹,在这个温馨、充满关爱与凝聚力的大家庭里,以安老师为榜样,每个人都饱含对科学研究的热情、积极努力向上、勤奋刻苦,憧憬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
周林成副教授做汇报 |
史慧贤副教授做汇报 |

|

|
乔梦博士做汇报 |
聂信博士做汇报 |

|

|
张正雍老师做汇报 |
陈江耀副教授做汇报 |

|

|
马盛幍博士做汇报 |
熊举坤副教授做汇报 |

|
 |
高艳蓬副教授做汇报 |
罗海英教授致辞 |
在论坛闭幕式上,来自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罗海英教授发表致辞,代表青年学者们向安太成教授和李桂英教授献上了发自肺腑的感恩与祝福!
师恩难忘意浓浓,桃李盈门聚广工。
历苦树人诲谆谆,薪火相传沐清风。
会后,全体与会青年学者与导师安太成教授、李桂英教授共同合影,并参观了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的实验室与大型仪器,希望能加强同门之间的学术合作,共同发展。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参会代表参观实验室
本次青年论坛的召开,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向师长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拓展了学者们的科研视野。虽然青年学者和教授们的交流时间有限,但师生们彼此间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青年论坛的召开,必将把勤耕耘的科研精神和意难忘的师生情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