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书香校园,阅读先行”领读活动第七期在大学城校区馆负一楼演播厅举行。我校通识教育中心周密副教授用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开展了“《挪威的森林》与诺奖风云”主题分享,点燃了同学们汹涌澎湃的文学激情。
1987年,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一经发行,就风靡全球。《挪威的森林》里虽然没有神出鬼没的迷宫,没有卡夫卡式的隐喻,也没有匪夷所思的情节,只有平静的语言,娓娓讲述已逝的青春,讲述青春时代的种种经历、体验和感触。
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里能够发现,评选标准相对倾向于比较精英、具有理想主义和宏大视角的作品。而村上春树的表达大部分从个体感受出发,日本文学界将其视作“都市文明中的孤独者”,比起战争纷乱、民族矛盾之类的宏大主题,显得“格局小”。
1979年,30岁的村上春树,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声名鹊起,随后的几年也是佳作频出:《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获得了一些奖项,尤其是2006年村上获得了卡夫卡奖,这个奖素来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主要是有我们曾经或者现在经历的痕迹,所以我们感同身受,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他写了一个时代共同拥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