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2021年起,学校设立“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潜质的培养对象,依托各类联合培养基地、应用型科研项目,培养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现推出“卓越人才”风采专栏,展示优秀培养成果。本期介绍的获奖学子是2021级机电工程学院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叶文景。

一、个人基本信息
导师:朱海飞
人生格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卓越计划”培育情况:入选2022、2023年度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2023年度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期终考核
二、主要成果及荣誉
(一)主要成果:
1.为企业提供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1)注塑件小目标缺陷检测算法优化与应用(合作单位:东莞某联培基地)
针对企业中注塑件小目标缺陷检测准确率不佳等难题,该项目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优化改进,以提升注塑件小目标缺陷检测的准确率来解决这一难题。该解决方案内容包括:AIGC数据增强技术,YOLO算法损失函数与网络结构优化,缺陷检测软件系统开发等。该研究项目为注塑件小目标缺陷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已投稿学术期刊一篇。

缺陷检测算法优化框架图
(2)无接触式新型高铁喷淋风干机器人研发(合作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某研究所)
针对现有高铁清洗机器人在智能性、灵活性与清洁效率方面存在不足等问题。团队共同设计一种新型清洁机器人来高效清洗高铁外表皮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内容包括:机器人整体机构设计分析,风刀布局分析,仿真分析等。该项目研究为高铁清洁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适用于三种不同高铁车型。目前已授权高水平发明专利一项。

高铁喷淋风干机器人示意图
(3)扫地机器人吸尘清洁子系统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合作单位:深圳某科技公司)
按照企业要求,对扫地机器人产品进行流体仿真分析从而优化风道结构,目的为提高机器人清扫效率。该项目完成了对非标风道结构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工作,包括仿真流体域提取、边界条件选择、多孔介质模型以及负压检测方案设计等。该项目研究可指导扫地机器人产品进行非标风道结构优化,提高清扫效率与降低能源消耗。

扫地机器人流体仿真分析示意图
2.发明专利:
(1)一种高铁喷淋风干机器人及方法,2023-6-16,中国,ZL202210033951.3(授权)
(2)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注塑件缺陷检测方法.2023-11-21,中国,申请号202311550471.5
(二)主要荣誉:
1.2019年,荣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本人排名第1
2.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本人排名第1
3.2023年,荣获东莞联培基地二等奖学金
4.2023年,荣获广东工业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
三、心得体会
在研究生期间,依托学校的平台以及导师资源,参与了多个与企业相关的项目。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三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1.实践出真知,挑战中成长
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比如我在“注塑件小目标缺陷检测算法优化与应用”项目中,面对的是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书本中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将书本上的方法真正的落地应用时,出现了各种问题。因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结果,如硬件配置,注塑件检测机构以及光照强弱等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算法,逐渐提高了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团队协作,共筑成功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为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互相学习。比如在“无接触式新型高铁喷淋风干机器人研发”项目中,团队成员有负责车底盘的设计、有专注于风刀模组研发的,有负责仿真分析的以及负责落地后控制算法选择的等。团队成员在负责的各自领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相互合作与配合,才能够促使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3.归纳总结,提升自我
通过定期总结,不仅能够肯定自己的成果与付出,还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技术并不是越新越好,企业往往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更加的看重,新技术的运用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是成功后也会有高回报;因此,常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解决,同时在确保技术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来增加产品竞争力。快速上手很重要,我参加的项目有结构设计,流体仿真以及算法优化都是互相不同的领域,有些项目是完全从零开始接触的,但是企业又不会无限期的让你去学习。只有快速的上手,然后在实践中不停的完善,只学对项目有用的知识,抱有目的性的去学习,所以对于我而言快速达到60分比竭尽全力达到100分更为重要。
